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初期为内部刊物,1993年3月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编委会拥有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51名,现任总编辑为顾玉东院士。以广大手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也适合整形外科、骨科、显微外科和普通外科医师阅读。重点介绍和报道手外科领域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优先介绍各专业中的创新及发明;关注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介绍国外的新技术及新进展。目前本刊已经被多家数据库收录。
往期目录
-
1997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手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手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5-054X
- 国内刊号:31-16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异体手移植
裴国献;郑小飞
关键词:异体肢体移植, 肢体缺失, 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移植, 免疫抑制剂治疗, 组织工程, 克隆技术, 复合组织, 生活自理能力, 丧失劳动能力, 临床, 假肢, 患者, 观念, 对人体的影响, 异体手移植, 世界性难题, 组织构成, 综合措施, 肿瘤切除
摘要:由于创伤、肿瘤切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肢体缺失,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克服部分障碍和弥补外观,可给患者佩戴假肢。下肢假肢可起到一定的行走、站立和负重的作用,可不同程度地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但对上肢假肢的功能要求更高、更复杂,即使是三维电子手也只能完成手部粗大的动作,难以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从理论上讲,目前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世界性难题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重新再造复合组织的肢体。但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是21世纪基础研究的世纪性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尚难以过渡到临床。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临床难题,可能、直接的方法,首先将仍然是异体肢体(手)移植。 一、异体肢体(手)移植的提出、观念与成功 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移植属于单一的组织移植,其移植技术目前较为成熟。但肢体却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神经、血管、骨、骨髓等,由多种组织构成,故异体肢体移植属于复合组织移植[1],其免疫排斥反应较为强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有实验研究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制于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在人们的观念中多认为肢体缺失的严重性不如心、肝、肾、肺等重要生命器官衰竭对人体的影响,因而对异体肢体移植的临床研究近乎无人敢于涉足。随着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免疫抑制剂与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综合措施研究的进展, 以及联合应用新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动物异体肢体移植的长期存活[2,3],以及自体肢体再植等令人鼓舞的结果[4,5],为人体异体肢体移植尤其是异体手移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追求,肢体缺失的修复再造日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人们对这一手术的观念亦发生了转变。
友情链接